南漳新闻 发表于 2024-6-26 12:37:08

南漳论坛:可代表南漳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哪些?

南漳论坛:可代表南漳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哪些?

南漳县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且深厚,以下是对其历史文化背景的详细归纳和介绍:

历史沿革:
南漳县历史悠久,自隋开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始改思安县为南漳县,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
县域多次分合,治所几度变迁,南宋绍兴五年(公元1135年)合中庐、南漳二县为南漳县,县治所定点于玉溪山北,蛮河中游。
考古发现,大约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,南漳境内已有多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迹、遗物,境内有人类活动的文明史有4600年以上。

文化特色:
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、三国故事的源头、和氏璧的故乡、中国古山寨之乡。
境内有古卢戎国、罗国遗址,以及世界上最早水利工程白起渠等,这些都证明了南漳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近年发现的古建筑(山寨)群更是蕴藏了丰厚的历史、宗教、民俗、军事、建筑文化。

可代表南漳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哪些
重要文化遗产:
博物馆内藏有湖北鳄鱼化石、剑齿象臼齿化石、穿孔石钺、石斧、青铜鼎、青铜缶、阙形空心画像砖、陶猪圈等众多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珍贵文物,这些都反映了南漳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:
南漳县还拥有呜音喇叭、薅草锣鼓、端公舞、东巩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些文化形式都是南漳县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。

经济发展:
近年来,南漳县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。2023年,南漳县地区生产总值392.92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6.0%。其中,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所增长,产业结构持续优化。

综上所述,南漳县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多样,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,又有独特的文化特色,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些都构成了南漳县独特的魅力。


可代表南漳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哪些?网友可进行补充哦

名片之一——和氏璧
和氏璧出自南漳县巡检镇金镶坪村的玉印岩。玉印岩又称抱璞岩,岩之南面隔河对岸有个尖顶圆形山包,名“凤凰台”。

玉印岩
春秋时期,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,在荆山一个落凤凰的地方(今玉印岩处)得到一块璞玉(未琢之玉)。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,厉王命玉工查看,玉工说这是一块石头。厉王大怒,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。厉王死,武王即位,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,武王也命玉工查看,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,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。
武王死,文王即位,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流干了,接着流出来的是血。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,卞和说: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双脚,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,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,无罪而受刑辱。于是,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,见是稀世之玉,命名为和氏璧。(事见《韩非子》、汉·刘向《新序》、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等书)
这块玉后来演绎出了“赤山宴会张仪蒙冤”“蔺相如完璧归赵”等故事。再后来,制成了传国玉玺,成为皇权的象征。
玉印岩系石灰岩溶洞,深1l米,宽19米,高10米,有三级天然台阶。石阶右壁有一尺见方的石穴,传为卞和取玉处。岩洞内两侧原立石碑七座,碑文内容多为卞和献玉之事,现仅存明代、民国石碑各一座。玉印岩顶树木参天。再上百步,又有一巨大溶洞,可容200余人。洞顶有甘泉。洞下有池,周长25米,池水清澈见底,池
上峭壁凌空。池旁建卞和庙,今废。岩东为卞和墓。与玉印岩隔河相望的是风景秀丽的凤凰台。
卞和洞
玉印岩峰峦陡峭,松柏葱郁,洞穴幽深,溪水潆洄。唐宋以来,文人墨客至此多留有墨宝、诗赋。
名片之二——白起渠
公元前279年,秦昭王派大将白起率军进攻楚国鄢郢(今宜城郑集楚皇城遗址处)。楚军加固城池,储备粮草,振作军心,打持久战。秦军久攻不下。
正当白起束手无策之时,他看到了鄢郢附近有一条向西南方向流淌的大河。于是,他决定采取水攻。他派遣一万士余兵拦水筑坝、修筑渠道。
楚国以为秦军早晚会败撤,就死守城池。没想到突然间,滔天洪水冲开城门,冲垮城墙,像脱缰的野马在城内东突西击。一霎时,鄢郢城内一片汪洋,尸横遍野。楚军毫无抵抗之力,见大势已去,只好弃城而逃。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载:“水溃城东北角,百姓随水流,死于城东者数十万……”。
楚皇城遗址
白起用于攻城而修的长渠,战后,周围农民用此渠灌溉田地,战渠变为农渠。后称此渠为白起渠。
白起渠西起南漳县武安镇谢家台村,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,全长49.3公里,近100里,故又叫百里长渠。
抗日战争时期,张自忠(字荩忱)将军认为修复长渠能增加粮食产量、保障军粮供给,建议修复长渠。修复长渠事宜当即启动。为纪念张自忠将军,长渠曾更名为荩忱渠。
长渠经历代修缮,现已发展成为以三道河大型水库为主水源,15座结瓜水库及2671口陂塘为补充水源,各级干支渠道为脉络的“大、中、小”相配套、“蓄、引、提”相结合,“长藤结瓜”式的农业灌溉系统。
白起渠(局部)
2008年,长渠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;2017年,被授牌“湖北省水情教育基地”;2019年,被授牌“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”。
2018年,长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,是襄阳市首个世界遗产。
白起渠遗址保护碑
名片之三——水镜庄
水镜庄,位于南漳县城南郊玉溪山北麓。《湖北通志》载:“其峰高峻,有溪水声淙淙如玉珮。”故玉溪名。
玉溪山北麓
玉溪山东、西、北三面为蛮河环绕。蛮河,俗称小河,古名鄢水或夷水,汉水中游支流。河源有二:北源出南漳县西北茅坪西山,名清凉河;西源为主源,出保康县南聚龙山北麓,名三道河。两源在南漳县谢家台相汇后,名蛮河。流经宜城、钟祥二市,至转斗弯北注入汉水。
治理后的蛮河
玉溪山北有白马洞。相传很久以前,洞内有一匹白马,白日吃草,夜间隐匿,百姓奇之,聚众捕捉。一人缚马,到襄阳出售,遇四川一马商,称此马系其在四川峨眉山一洞内丢失,应予归还。于是两人争论不休。有一长者调解,叫两人找据评理,马商一声呼哨,马即近前亲昵,白马归原主。于是有白马洞通四川的传说,故此洞名“白马洞”。
三国名士司马徽(人称“水镜先生”),曾在白马洞隐居,他在在这里读书、会友、弹琴、对奕,故又称此洞为“司马洞”。《南漳县志》载:“赤壁之观有石室,曰'白马洞’,为汉水镜栖隐处”。
司马徽(?—208年),字德操,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州)人。东汉末年隐士,精通道学、奇门、兵法、经学。有“水镜先生”之称。司马徽为人清雅,学识广博,有知人之明,受到世人的敬重。东汉后期,颍川战乱频繁。司马徽为避战祸,辗转客居荆州(治所襄阳)刘表治下的襄阳。
水镜庄
后人在司马洞(白马洞)处,建水镜祠及其他建筑,故又称此处为水镜庄。
洞外建有水镜庄门楼,门两旁刻“彝水环绕,明镜高悬”对联。门内洞口有“水镜祠”。庄前有“汉水镜栖隐处”石碑一通,为清乾隆七年(1742)所立。
水镜庄多是亭阁式建筑,飞檐凌空,气宇轩昂,金窗修户,朱梁画栋。有司马徽、庞德公和其学生诸葛亮、徐庶、庞统之玉石塑像。
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五回“玄德南漳逢隐沦”,再现了当年刘备水镜庄访司马徽的情景。
公元207年,刘备襄阳城访刘表,刘表妻弟蔡瑁等设“鸿门宴”欲陷害他。刘备慌忙逃出,马跃檀溪,直奔水镜庄,访见司马徽。司马徽曰:“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?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‘伏龙’‘凤雏’,二人得一可安天下。”备问为谁?曰:“诸葛孔明、庞士元也”。
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,由此引出了“三顾茅庐”“隆中对”等故事,由此三国开篇,水镜庄因此被称为三国源头。
名片四——古山寨
南漳素有“八山半水分半田”之说,也就是说,南漳面积百分之八十的是山。众多的山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、各式各样的以石城墙、石房屋为主件的古山寨。
自2000年卧牛寨被发现以来,到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,在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,共发现古山寨1000余座,其中有具体名称、规模较大的古山寨达500座以上,390多座古山寨保存比较完好且已载入了历史文物保护名录,16座古山寨被湖北省政府列入全省文物保护单位,6座古山寨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
2012年4月,南漳古山寨群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。南漳古山寨历史之久远、数量之众多、分布之密集,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罕见。

樊家寨
南漳位于襄阳市的西南侧,荆山山脉的余脉在此结束;处于鄂西山区、秦巴走廊向江汉平原过渡区域;南漳处于北上古襄阳、南下古荆州的必经之路上,历史上曾多次为进攻和防守的重点区域。
汉江三面环绕着“铁打的襄阳”,在南漳这一面则被大山拱卫。因此,南漳古山寨大多是军事山寨。主要用于驻守、训练军队,扼守要道。驻守此地,进可以出兵,驰援它地;退可以长期坚守,拒敌进攻。
还有一些山寨与农民起义、流寇有关。无论是“进剿”或反“进剿”,在冷兵器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时代,这些山寨是作用很大的堡垒。
有些山寨曾是当地村民的避难所,遇到战火或匪盗来袭,村民们搬入山寨以避难。
春秋寨
南漳古山寨一般建在险峻、隐蔽、有一片开阔地的高山之巅。依地形择险处建成长方形、圆形、椭圆形、条形、不规则形等。
寨墙一般高约5米、宽1.5米,寨墙内侧为1米左右的环形巡道或日箭道,外侧为0.5米高的雉墙,上堆砌垛堞,垛堞中有的设有小方形射击孔,寨墙上有瞭望孔和枪眼。
寨门的数量和方位不固定,一般有二层高大的门楼,上有瞭望孔、枪眼等防卫设施,是一个重点防守的碉堡。在寨门前必经之路选择隐蔽、险要处建筑寨卡,以保卫山寨。
寨内有一间间的石砌房屋,顶盖已不存。大一点的山寨建有关帝庙,供奉关帝神像;部分寨内还能见到舂米的碓窝和碾盘。
目前,卧牛寨、春秋寨、张家寨、樊家寨、青龙寨和尖峰岭寨等6个山寨,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卧牛寨


(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友和网络,若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)
(杨立武 )
@觉得好,点个赞,顺手发至朋友圈,评论区里留个言@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南漳论坛:可代表南漳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哪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