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红色,是日出的颜色,也是襄阳的底色。红色印记和众多的革命遗址遍布在襄阳城乡的很多角落。喜迎建党100周年,传承红色精神 ,今天我们一起探访南漳板桥乡公所旧址。
板桥乡公所旧址位于板桥镇新集村。
板桥乡公所为院落式建筑,东西北为两层建筑房屋,西角建有五层的碉楼。碉楼从第二层起,每层四面各设有两个内大外小的倒八字形射击孔,顶楼有一从堡内外置的小岗哨亭,供一名乡丁在那里持枪站岗,使乡公所形成了一个具有防御功能的区域政治中心。
板桥乡公所旧址位于新集街道,周围人员密集,背后靠山,三面均为农田和居民住户,交通便利,位于镇文化中心,人文底蕴丰厚。民国时期为乡公所驻地,后又办过私塾学堂。解放后,这里作为镇办学校沿用至今,现为板桥新集中心小学。
1937 年,时任国民党南漳板桥乡长的冯达夫,为防止匪患和大刀会,保护地方安全,修建此建筑,并把这里作为乡公所办公地点。
1947年2月,中共南漳板桥工委书记程少康与冯达夫谈判,向他说明形势和共产党政策后,即向他提出四项要求,全部得到冯达夫的认可,并保证板桥工委在冯家湾安全地住了三个月。冯达夫还受当地爱国民主人士冯哲夫影响,为共产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。中原突围时,给中共鄂西北区第四地委书记刘子厚的部队筹粮筹款,还给伤病员提供药品治疗。后来,刘子厚率领的部队从板桥路过,冯达夫为其提供方便,并把部队伤员安排到这里养伤。2008年3月,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9年12月,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“重要发现”,入选全国重要新发现之一,也是湖北省三处“重要发现”之一。
|
|